編者按:國網招標采購一直為業內人士所關注的重點對象,有的即便未能參與招投標也希望能夠與中標企業有些合作,隨著電網建設的逐步推進許多設備如電能表替換工作許多地區已基本完成,設備招標也有明顯下降的趨勢。很多同道中人認為,低價才是中標的首選,那么,中標價格與中標結果是否有必然聯系?下面通過數據向你說明:
基于2013年以來,國網14個批次共計4918個招標包(流標的9個包未計入)。
【一】
中標價格與基準價的大小對比,"中標價大于基準價包數"的占比在逐年下降,2015年和2016年均在4年均值50%以下!
【二】
從中標價格與基準價的分差對比,90%中標包的分差在1分以內,且此指標還在逐年上升,2016年90%的中標包的分差在0.5分以內;
注:A指中標價格分與基準價格分的分差
分差大于5分而中標的現象在2015年以來未出現,甚至大于2分而中標的現象也已很少;
大家發現,這8個大于5分分差中標的標包,中標廠家是以國網系、央企系和行業標桿企業為主;
【三】
從中標價格與基準價的分差對比和大小對比結合,有個現象:分差大于1分的707個中標包中,90%都是價格偏高的;
注:A指中標價格分與基準價格分的分差
【四】因果分析
1、在2014年及以前,國網規則限定和產品毛利空間還相對較大,各廠家的降價預期分歧大,價格分數分差較大;
2、在2014年及以前,每次中標公告后的質疑聲音,也在促進國網對評標格規則和過程的優化;
3、價格分規則也在不斷進化,下浮系數和N的調整,讓價格分的分差在快速減??;
4、統招越深入,各廠家間的技術分和價格分的差距都會縮??;
【五】總結
歷史數據并不支持"降價能有效促進份額提升"這一結論,汪汪呼吁:追求"基準價稍微偏上,尋求價格分/利潤兼得!"
下次飯局上,兄弟們不要再提"老板要份額,先降價保份額"這話了。近一個月,汪汪用《國網投標價格趨勢》《行業毛利率趨勢》《鼎信通訊》《價格對中標的影響》這4篇文章呼吁,現在已過了"降價多得份額"的時代,數據不會說謊。